NEWS CENTER
CONTACT US
发布时间:2014-01-08来源:烟台同泰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
近年来中国的废铜回收量逐步增加,但由于我国工业起步晚,到1985年铜消费才有较大突破。根据铜产品的生命周期(30年),1985年消费的铜将在2015年回收,中国废铜回收量将从2015年开始进入高峰期。但作为第一大铜消费国,铜消费增速持续增加,1960年至1990年的30年全国铜消费量为1257万吨,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铜消费量为1208万吨,与前30年基本持平,2001年至2011年的总消费量为4877万吨,是1960年至1990年这30年和1991年到2000年这10年的4倍。因此,至少20年内,中国废铜回收量都不能满足废铜需求,废铜依然依赖进口;若20年后中国消费增速放缓,废铜回收量才能弥补原料短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废铜短缺对铜价形成支持,但不是驱动铜价的决定性因素。环保、成本、经济效益和铜原料都是限制精炼铜产能释放的决定性因素,其中铜原料对精炼铜产能释放影响最大。铜产品循环利用率高达79%,随着前期铜消费积累量增长,可供回收的废铜增加,而新建矿山逐步投产、达产,原料供应增长也将推动产能释放。长期来看,精炼铜短缺将得到改善,但废铜对铜价的影响越来越大。
有色行业近十年来得到快速发展,企业不仅是产能迅速扩张,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,海外资源开发初现效果,但是,同时也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,主要表现在资源保障能力不足、冶炼产能过快增长、高端材料开发能力薄弱等矛盾十分突出。
有色行业要长期良性发展,从外部看,国家应加大对有色行业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,从内部看,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,重点是技术创新、管理模式创新。
从资源保障能力看,就资源量而言,中国是个贫铜国家,资源保有量少,含铜品位低,成矿规模小,解决这一问题,必须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,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。如税收政策应避免重复征税,探矿方面应允许设立风险探矿基金,从事铜加工主业的上市公司应允许境外公司分拆上市等,多渠道为企业在海外开发资源提供便利,使资源类企业提高资源保障。
从铜冶炼产能过快增长看,近几年铜冶炼产能增长了二三百万吨,按这个速度建设,铜冶炼产能过剩已为时不远。一方面我国铜资源严重不足,另一方面冶炼产能的迅猛扩张,长此发展,必然造成产能过剩,资源浪费。国家应限制铜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,对此,我认为,在产业技术升级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,体现“保大压小”政策,发挥现有企业的规模优势、经验优势,对龙头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落后生产工艺,不允许无铜矿山的企业再兴建新的铜冶炼厂,提高产业集中度。